Skip to Content

民眾健康新知

藥量減半 不等於兒童劑量(轉載自蘋果日報)

現代人生活忙碌,即使健保看診便宜,仍有不少人選擇吃成藥,節省候診時間,部分家長甚至將自己服用的成藥劑量減半餵兒童,認為可達同樣治療效果。藥師許嘉芬提醒,兒童服藥劑量視年齡與體重不同而有比例差別,並非一律減半劑量服用,購買時應諮詢藥師,避免藥物過量而中毒。
常發生在隔代教養
藥師許嘉芬表示,類似案例常發生在隔代教養家庭,長輩們吃藥時多未參考用藥指示,部分家長甚至連醫師開給小孩的感冒藥水也餵服半罐,超出應有劑量,易造成藥物中毒,出現體溫降低、活動力下降等症狀,宜避免。另也提醒家長,托嬰時應告知長輩或保母正確藥物用法,避免過量。
關於兒童用藥常見錯誤,許嘉芬進一步補充,許多家長會將藥錠磨粉加入牛奶讓幼兒服下,但像感冒常服用抗生素,加入牛奶後會結合成大分子,藥性不易吸收,影響治療成效;且小孩若吐奶,將難以計算應補吃的藥量,也有部分是喝了帶苦味的牛奶後,產生排斥心理,不再喝奶。家長如擔心小孩無法吞藥錠,看診時應告知醫師,改開藥水取代。
 

老人愛吃藥!? 健保IC卡可把關 (轉載自健康醫療網)

(健康醫療網/關嘉慶報導)高齡化社會來臨,對於老人就醫問題,民間團體呼籲健保局與衛生署應建構友善的老人就醫環境,並應強制醫師在健保卡中寫入處方;健保局表示,目前健保IC卡中已能註記60筆用藥及檢查資料,並會定期做分析,若有重複,則會進行核減,以保障民眾用藥安全。
 

 
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與民間監督健保聯盟認為,衛生署與健保局長期以來未能重視老人健康與照護,任由慢性病老人成為醫院的金雞母,不但毫無對策,甚至污名化老人為「愛吃藥」與「愛逛醫院」的族群。
 

 
中華民國老人福利推動聯盟分析文獻發現,老人重複用藥量是一般人的5倍、20%老人每日用藥5種以上、吃錯藥又比一般人機率多7倍,吃錯時間及發生藥物交互作用機率比一般人多2.5倍。
 

 
督保盟並表示,健保IC卡上端管控不良,形成處方上的浪費,後端調劑又無法揪出重複用藥品項,才進一步需要多花一筆費用在藥事居家訪視上面,全然無助於預防老人危險用藥。
 

 

BMI值25至30/胖得恰恰好 活得比較久 (轉載自自由電子報)

嚴重超重者 死亡率仍高
〔編譯陳維真/綜合報導〕美國新研究指出,體態豐腴的人活得比瘦子還要久。不過,這並不代表我們可以拋開新年度的減肥計畫,毫無節制的大吃,因為體重嚴重超重的人死亡率仍較高,而且就算死亡率不增加,過重還是會導致糖尿病等與肥胖有關的疾病發生。
這項研究由美國疾病管制中心(CDC)主持,分析了97份研究報告中身體質量指數(BMI)與死亡率的關係,研究對象近300萬人。報告刊登於2日出刊的「美國醫學會期刊」(JAMA),是目前最新、規模最大的肥胖研究,更對所謂的「肥胖弔詭」提供了新的說明。之前的研究曾指出,有心臟病、糖尿病和其他慢性病者,如果胖一點會活得比較久。
該研究指出,體重介於過重到輕度肥胖者(BMI25至30之間),死亡率比一般體重者(BMI18.5至25之間)少了6%。BMI介於30至35的中度肥胖者死亡率比一般體重者少了5%,由於比率差異過小,在統計學上意義不大。不過重度肥胖者(BMI超過35)死亡率比體重正常者多了29%。

想壯陽坊間亂買藥 當心男性雄風不再 (轉載自自由電子報)

 
文/陳煜
曾有一名男性患者私自購買號稱可壯陽的中藥服用,一開始還覺得效用不錯,沒想到居然造成持續性勃起,最後患者只好帶著藥物來到醫院求助,經過檢驗,發現所謂的中藥,裡面其實含有過高劑量的西藥成分「PDE5抑制劑」,使得他從原本輕微的勃起功能障礙,變成嚴重性的不舉,真是得不償失。
◎坊間常聽到的不舉、不硬,這些其實就是指「勃起功能障礙」,判斷是否有勃起功能障礙,以下簡單的方式可自我測量:
●第一級:變大但不硬(如蒟蒻)。
●第二級:硬,但硬度不足以插入(如已去皮的香蕉)。
●第三級:硬度夠插入,但不完全硬(如連外皮的香蕉)。
●第四級:完全硬而堅(如小黃瓜)。
男性如果低於第三級,建議應向醫師求診,醫師將針對不同患者提出適合的治療方式。
目前最普遍的診治方式就是口服藥物治療,市面上,衛生署通過合格的口服藥物,都是要憑處方箋至藥局領取購買,千萬不要使用來路不明的藥物,以免買到假藥,服用後造成以下影響:
●雖含有效成分,但因製作過程不良,且劑量不明,使得症狀更嚴重。
●添加如興奮劑、利尿劑、類原料、中西藥混雜等成分,不僅有劑量的風險,也可能因為藥物交互作用而產生其他副作用。

妙齡女亂吃減肥藥 腎衰竭險洗腎(轉載至台灣更生報)

台北市萬芳醫院今天表示,一名年輕女性因亂吃減肥藥,就醫檢查竟發現罹患慢性腎衰竭,幸經治療才不需洗腎。
腎臟內科醫師陳彥成表示,這名年約25歲病患自行到藥局買減肥藥,每日服用3次歷時約半年,突然出現噁心、頭暈症狀,就醫檢查才發現罹患慢性腎衰竭。
陳彥成指出,由於這名女病患本身血壓高,加上減肥藥含有利尿劑、抗組織胺、緩瀉劑及治療氣喘藥物等成分,吃多會造成腎功能病變,幸好經過治療後,部分腎臟功能已恢復,而不需終生洗腎。
他表示,腎臟病末期會因腎臟無法排出身上血液中的毒素,造成自身中毒死亡;或因無法排出身上多餘水分而水腫,因此腎臟若受傷而無法運作時,身體每個器官都會受影響。
根據國家衛生研究院統計,目前台灣罹患腎臟疾病約200萬人,台灣慢性腎臟病盛行率為9.8%~11.9%,慢性腎臟病通常症狀不明顯,大約80%至90%的病人未被診斷出。
陳彥成指出,有家族腎臟病史、糖尿病患者、高血壓患者、痛風患者、藥物濫用、蛋白尿患者、抽煙、過於肥胖者或65歲以上老年人,都是腎臟病的高危險群。
 

護理師吃減肥藥 近視飆升千度(轉載自中央通訊社)

(中央社記者江俊亮嘉義市25日電)黃姓女護理師為擁有苗條身材,瞞著家人去吃減肥藥,竟造成急性青光眼,視力嚴重惡化,所幸緊急治療才逐漸恢復。
嘉義市眼科醫師邱靖甯今天表示,黃姓女護理師今年11月28日開始吃某診所醫師開的減肥藥,結果造成頭痛、視力減退而緊急求診。
邱靖甯表示,黃姓護理師原本近視僅100度,吃了減肥藥之後,兩眼度數升到1250度,眼壓也飆到40mmHg(毫米汞柱),正常值應在21mmHg以下。
他說,黃姓護理師的症狀為急性青光眼發作,因此即使戴上原來的眼鏡,視力也僅剩0.01。
邱靖甯說,黃姓護理師所吃的減肥藥中,含有抑制食慾的抗癲癇藥物topiramate,這種藥物會產生嚴重副作用,導致眼壓不正常、近視度數升高,引發急性青光眼,因此衛生署並未核准用於減肥。
他說,這種藥物會被用來減肥,主因是會導致食慾不振,因此被某些醫師拿來當減肥藥使用。
邱靖甯指出,衛生署僅核准topiramate用於治療癲癇,如果用於減肥,則屬於「適應症外使用」,雖不違法,但卻有爭議。

麥片加西藥 長期食用恐影響肝、腎(轉載自優活健康網)

(優活健康網實習記者劉麥文/綜合報導)台中市政府衛生局接獲一名痛風患者投訴表示,長期在西屯區一家診所購買麥片當早餐食用,驚覺產品食用後痛風竟快速減緩不適,於是將產品送檢,檢驗結果竟發現麥片中含有Benzbromarone(本補馬隆)西藥成分,民眾長期食用恐影響肝、腎功能。
對此,台中市政府衛生局立即會同法務部調查局台中市調查處前往搜索,扣押9510包成品、160公斤原料半成品、4357顆西藥及電子秤、封口機等物品,並查出業者以診所看診名義,向尿酸、痛風等患者兜售產品。業者為了讓民眾感受到產品的效能,自行在麥片中混合添加西藥成分,以牟取暴利。
台中市政府衛生局局長黃美娜表示,一般食品不得宣稱醫療效能,民眾如有發現食品療效,應留意產品是否添加西藥成分,有痛風的患者則應改善個人飲食習慣,才能降低痛風所帶來的不適。
網址連結:http://tw.news.yahoo.com/麥片加西藥-長期食用恐影響肝-腎-062300625.html

1年吃掉20億顆!台灣人愛吃胃藥 每人每年吞逾100顆(轉載至NOW NEWS)

記者陳鈞凱/台北報導
台灣人愛吃胃藥「顧胃」!根據健保局統計,國人一年吃掉的制酸劑(胃藥)超過20億顆,平均每位民眾一年就吞下超過100顆的胃藥,而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的胃藥市場,每年更高達4億元之多,多數是受胃食道逆流「火燒心」困擾,不過醫師警告,喉嚨卡卡的一定要就醫診斷,否則長期逆流致癌機率恐高出30倍。

胃食道逆流 光吃胃藥沒用 拖久易致癌(轉載自自由時報)

記者鍾麗華/台北報導
健保局統計,1年申報的制酸劑(胃藥)超過20億顆,平均每位民眾1年吞下超過100顆的胃藥;至於民眾自行前往藥局購買的胃藥市場,每年更高達近4億元。不過,醫師提醒,胃食道逆流患者光吃胃藥,幫助不大,長期反覆發作致癌機率恐高出30倍。
11月、12月溫差大,腸胃蠕動異常,加上年終聚餐多,吃太甜、太油、太飽、太快,使得年終歲末常是國人胃食道逆流好發的高峰期。又以40至60歲的中年熟女比例最高,女性風險比男性多7成。開業醫師蕭敦仁說,胃食道逆流盛行率約25%,全國約5百多萬人有這方面的困擾。
28歲的林先生從事保險業務員,受胃食道逆流困擾2年,發作時吞胃藥難緩解,每次都覺得喉嚨卡卡,而且胸口有灼熱疼痛感(俗稱火燒心),因彎身或躺下時會有泛酸感,晚上難以入眠,影響隔天工作表現。
國人年吃20億顆胃藥
37歲的林小姐經常在吃飽飯出現症狀,但都是到了晚上才吃藥,胃酸逆流、胃酸過多的問題始終沒有解決。
6成民眾不知胃藥功效

台灣老人愛吃藥 有人日吞22顆(轉載自聯合新聞網)

健保局統計,全台有三萬多人一年看病超過一百次。其中不乏患有多重慢性病的老年人,因同時服用多種藥物,可能重複用藥,出現交互作用而不自知。
健保局選定北市、新北市、桃園縣、彰化縣、嘉義市及南市等六縣市,由衛生局統合藥師、志工,明年起提供老年人、慢性病患等用藥高危險群,給予用藥諮詢,保障身體健康。
健保局今年試辦高危險用藥族群藥事照護服務,八十五歲的謝老先生,是藥師協助對象之一。他罹患消化道潰瘍、痛風、攝護腺炎、高血壓及冠狀動脈粥狀硬化,為治病服下的藥丸,讓他有如「藥罐子」,最多曾一天要吞廿二顆藥,整天昏昏沉沉。
經開業藥師彭麗靜前往訪視,教導謝老先生如何用藥。如今他每月門診只看三科,用藥種類也已降為八種,精神好多了。
健保局醫務管理組長蔡淑鈴表示,健保局統計,國人全年就醫次數超過一百次者,達三萬五千人,且每次領藥種類超過六種以上,用藥花費達兩億元。
蔡淑鈴說,如果這些病人能藥到病除,健保樂於支出,就怕服用超過常人劑量數倍的藥品,反而影響健康。
衛生署食品藥物管理局長康照洲表示,台灣人愛吃藥,是另類「世界第一」。特別是不少老年人患有多種疾病,不僅服用多種藥品,且常中藥與西藥併用,恐有交互作用。

訂閱文章